飘天文学 > 轮转 > 第十二章 渐变

第十二章 渐变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轮转 !

    1、圈内的饭局

    晚上的宴会高朋满座,华灯璀璨,美酒飘香,充满了轻松欢乐的气氛。

    这是王健又一次宴请他的朋友们,毋庸置疑,今天能坐在这个桌子上的人与王健都不是一般关系,都是属于王健朋友圈内的人。杨东是第一次参加王健与朋友们这么大规模的聚会,算进了王健的圈子。

    酒店还是雅顿,是一个十人间豪华商务套房。

    今天这一桌子的人,杨东大部分不认识,许多都是第一次见面。副省长季军的秘书吕华明杨东到是见过,可他认识人家,人家却不认识他。让他感到疑惑的是,王健和吕华明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王健私人宴会上会出现吕华明?还有,既然吕华明和王健有如此过密的关系,那吕华明和钱达昌又是什么关系?王健和吕华明的关系钱达昌知道吗?再者,既然王健和副省长季军的秘书有如此密切的关系,那和季军副省长又是什么关系?想到这里,杨东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场面上的事真是说不清。

    杨东第一次见到了省国资委李进副处长,王健的同学、省委文书信息处副处长孙哲,省军区郭政委的秘书杨超、还有一个是位女士,她是市委副秘书长张建英。

    大家推来让去,还是让吕华明坐了主位,吕华明长得白白净净瘦瘦高高,穿着一身蓝黑色西装,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一看就像个有文化的人,王健在吕华明的右手位置坐下,张建英坐在吕华明的左手位,几番推让,杨东仍然坐在桌子的下首位置,按酒场规矩,这个位置应该算是副陪,是配合主陪敬酒的角色。今天是王健请客,他既是王健的下级又是同事,无论如何自己也算半个主人,让客人坐上首而他坐在副陪位置上是情理之中。

    酒是王健从家里拿来的84年的茅台酒,现在看这酒已经是极品了。

    王健先敬了三杯酒,说了一些感谢的话,并将在座的人介绍了一番,使彼此有了初步的印象。让杨东有些不解的是,当王健介绍他时,特意拍着他的肩膀对吕华明说:“吕主任,这就是杨东,杨总。”

    杨东清晰地看到吕华明对他友好的笑着,他也报以灿烂的笑容。

    在喝酒的过程中,杨东注意观察这几个人,除了李进略显爱说一点外,那几个人都比较低调,尤其是吕华明。按道理说,今天的来宾属吕华明的位置重要,级别也高,他是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二处的处长,在桌上除了王健和杨东属于厅局级就他和张建英是正处了。由于王健和杨东都属于企业领导与政府公务员不能类比,因此仅从级别上他和张建英就比其它人高。尽管如此,吕华明和张建英俩人一晚上毫不张扬,态度谦和,彬彬有礼,微笑有加,与桌上的人相处起来显得亲切、随意。这一点对杨东的冲击很大,也对他今后的为人处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过去听不少人都说过,越有本事的人越谦逊,越没本事的人越张牙舞爪。干大事的人从不张扬,就像一个瓶子,里面的水越多越不会晃,水越少才越晃的历害。

    李进是省国资委规划发展处的副处长,此人看上去身体结实,面色偏黑,戴着一副宽边眼镜,头上留着寸发,咋一看像个运动员。没喝酒之前,李进一声不吭,当酒喝到一半时,他开始叨叨,叨叨归叨叨,他说出来的话也都搞笑幽默,并不让人烦。大家都笑迷迷的听着,不多插话但也不搭腔。各位都是政府的大小官员,见多识广,阅人无数,谁也不会计较他说什么,但绝对不会把他说的话放进耳朵里。

    张建英基本上不说话,笑迷迷的坐着,让人看不出深浅,她的作派到是和她的职务相称,副秘书长。虽然这个职务在市委领导里数不上,在办公厅也不算大官,但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女人家,能到这个位置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她分管的几个口,在市委也算是关键岗位了,她分管秘书处、信息处和综合处,几乎市委办公厅内主要的职能部门都归属于她的麾下,可见这也是个女强人。

    不知道为什么,杨东不大喜欢女强人,他总觉得女人一旦强势了就没有女人味了,这个世界不管怎么说还是男人们博弈的场所,女人加进来会很累的。

    据说,王健和她的关系不错,她的老公是省政府行业办的副主任,每次王健有事她和老公都会献策出力。

    吕华明的话也不多,李进白话时他就笑迷迷的听,既不打断也不插话,在热闹的气氛中,大家纷纷举杯向吕华明敬酒,吕华明也频频举杯回敬大家,他说:“感谢大家,能坐到这个桌子上的都不是外人,大家随意,随意。”

    轮到杨东敬酒时,杨东端着杯子向吕华明走来,吕华明早等着这一刻,见状急忙站起身来迎向杨东,远远的就对杨东说:“杨总不必客气。”

    吕华明这一下弄得杨东不知所措:“吕主任请坐,请回坐,怎么吕主任你还起来了?”

    吕华明笑着说:“让杨总敬酒不胜荣幸,让杨总过来就大不敬了。

    杨东举起杯子:“今天能和吕主任在一起喝酒,非常高兴。”

    吕华明说:“今天能认识杨总,更是高兴。”

    俩人在酒桌旁边站着将酒喝完,吕华明随即向杨东伸出了手,杨东赶忙握住吕华明的手,两只手紧紧的握在一起。此时,他俩谁也没想到,这次的相见给他俩今后的合作开了一个极好的头,使他俩成为真正的朋友。

    对于王健上位过程,吕华明略知一二,其中的奥秘自有体会。由于位置特殊,他对当时双方的实力比较清楚,按他和一些人的的预测应该高义取胜才是,结果事情的发展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但当他从王健的口中意外得知,真正让事情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是杨东找了韩婷以后的事,心中震撼不已。吕华明是个有心人,尽管他已经站在很高的位置上了,但他清楚地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尤其在官场,不吭气不意味着没能力,不说话不意味着不办事。面对浩瀚大海一样的官场,谁也不知道水有多深,谁也不知道会起多大的浪。背对背的时候都在暗中使劝,面对面站着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的背后。通过这事,他暗暗将杨东的名字记在心里,盼着有机会认识一下。今天赴宴前,他知道杨东肯定会来,就提前告诉王健,杨东来了一定要引见一下。此时,吕华明并没有放开杨东握着的手,而是轻轻用力将杨东的上身拉的与自己近了一点,放低声音说:“我听说杨总与韩处长是同学,改天请杨总帮忙联系一下,我做东请韩处长坐坐如何?”

    杨东笑:“那当然好。”心想,要联系你联系,我可不敢再招惹她了,上次她那脸拉的,吓死个人。

    吕华明和他碰杯后,两人一饮而尽。杨东接着敬张建英,张建英和他碰杯后说:“杨总,对于你我不算陌生,去年你参加市里扶贫攻坚大会,在会上与宣传部李伟的冲突,可是路人皆知呀。”

    一听这话,杨东脸上有点挂不住了,“惭愧、惭愧,不应该呀。”

    张建英哈哈笑了:“有个性,也有血性。”

    杨东说:“秘书长再夸我,我就得钻到地缝里去了。”

    长期以来,公司(总厂)和市里的关系一直不是很好,因为公司是省管企业,本身企业又大,一般情况下,除非省里来领导,市里来个副市长之类的,公司老总连面也不露,只是办公室出面接待一下,应付应付拉倒,这个事情在省内已经不是新闻了。

    王健上任后,想扭转一下这个局面,事实证明,这个局面的形成自有它的合理性。想扭转,并非那么容易。

    去年,市里召开扶贫攻坚大会,要求公司派主要领导参加,杨东和刘红代表公司出席了会议。刚到会场,一名自称是市委宣传部副处长的人找了过来,“公司的人谁在?”

    刘红向他介绍:“这是公司的杨总。”

    杨东见是市里的人过来了,也站了起来,向他伸出了手,“我是公司的,我姓杨。”不知是他没看见还是故意的,竟然不伸手,凉了杨东一下,杨东脸上有点挂不住了,但他没有吭气。

    那人一副冷面孔:“按会议安排,你们要在会议上发言。”

    杨东看看他胸前挂的牌子,知道他叫李伟,就淡淡的说:“需要发就发。”他知道政研室曾经给市里报过一个稿子。

    李伟说:“发言可以,但那个报来的稿子不行。”说着将讲话稿递给杨东。

    杨东觉得奇怪,接过稿子后问:“怎么不行?”

    刘红也懵了,看看李伟,问:“为什么?”

    李伟煞有其事的说:“你们报来的那个稿子空的很,没有一点实际内容,让你们发言就是让你们表态,在扶贫工作上你们出多少钱,拿出多少东西,结果你们稿子里一句也没有,这怎么行?”

    杨东明白了,此时他觉得政研室这帮弟兄水平还是可以的,在这种场合,写这种稿子,泛泛的说说就行了,凭什么要有实际内容,凭什么要说给多少钱?扶贫的主体是政府,企业可以协助,但不能强迫,企业扶贫只是义务不是责任。杨东再看看李伟,心中的火在往上升,觉得市委宣传部怎么还会有这种不开眉眼的货。

    杨东说:“你说稿子不行,那我们就不发言了。”

    李伟急了:“那怎么行,你说发就发,你说不发就不发?”

    杨东心里的火被点燃了,心想你这是和谁说话呢?你咋呼谁,莫说你个市委宣传部的副处长,就是副市长来了和我们说话也得商量着办。杨东拉下脸:“注意你态度,你是干什么的?你和谁说话都这么横?我们什么时候说过要发言了?是你们想让我们说几句,我们就说几句嘛,怎么这不行那不行的?你要干什么?”

    刘红也急了:“你这个人真有意思,有什么事提前说么,怎么领导到会了,你这事那事的。”

    看杨东急了,李伟也觉得事情有点过,他说:“会上已经定了,你们必须发言。”

    杨东一字一句的告诉他:“定了的事可以改变,约好的事可以取消,天底下没有什么必须的!”说完不再理他,回头对刘红说:“走,我们回去。”

    这时刘红冷静下来了,她对杨东说:“杨总你走吧,我留下来。”意思是万一有个什么事,她能顶一顶。

    杨东一想也好,毕竟是市里组织的会议,他冲她点点头,拔脚向会场外走去。

    李伟一看他要走,着急了,在后面拉住他的胳膊:“开会呢,你怎么要走?”

    杨东用手拔开李伟的手,“这种会开的还有意义吗?”

    李伟说:“这是个很重要的会,你凭什么说没意义?”

    杨东被李伟气笑了:“你想知道凭什么?我告诉你:就凭让你这四六不懂的人当会务!”

    说完杨东头也不回的走了。

    杨东以为他罢了会,市里不会善罢甘休的,结果等了好长时间,也没个音信,此事不了了之了。据说,市委有关领导狠狠批评了李伟,说他不会办事,哪有这样让企业出钱的,这和明抢有什么区别?杨东感叹,大企业就是大企业,市里拿大企业也没办法。

    这事过去一年多了,杨东回想起来,觉得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自己是企业的领导,和一个会上的服务人员较什么劲?有话好好说嘛,大不了不吭气,也不至于甩手就走。幸亏只是个农委口的会,要是市委或是政府的会就惹下麻烦了。

    张建英说:“从那时起,我就注意到你了,今天一见,不像个性很强的人呀。”

    杨东赶紧招架:“我在市里已经臭名远扬了。”

    “那到不至于,都说你有血性。”

    “张秘书长夸奖了。我本就一介草民,有血性这三个字实在是不敢当。”

    张建英笑了:“杨总过于谦虚了,大家都知道你有学历、有水平、还有一股子闯劲。王总选你做副总,那真叫慧眼识英雄。”

    杨东也笑了:“王总慧眼不假,英雄我可真不是。”

    王健看他俩端着酒杯在那里腻歪,半天一杯酒都没喝进去,就说张建英:“秘书长真会夸人,你见过四只眼的慧眼吗?”王健意思说他戴着眼镜呢。

    “长慧眼的人都戴着眼镜呢,你看吕主任不也是四只慧眼?”张建英冷不丁说出的这一句话,当时就笑翻了了全场。

    笑声过后,杨东敬完张建英,就着把桌上的人敬了一圈,敬到李进时,李进站起来和他说:“一杯不行,你是大官,大我两级呐,你敬我一杯,我必须敬你两杯,我俩一共喝三杯。”大家一听高兴了,哄了起来,杨东看这李进是个性情中人,说话办事透着一种豪爽,也愿意与这种人相交,就二话没说,与李进喝了三杯。喝完后,李进要坐下,杨东一把拉住他,“李处长,先不忙坐,最近公司稿了一个中期规划,改天劳烦你这专家抽时间给审查审查,提提意见和建议。”

    李进手一摇:“什么专家,我是砖家。只要你信得过,我定效犬马之劳。”

    杨东没想到李进这么痛快,“太仗义了!来,”杨东又到上一杯酒:“这杯酒是邀请的酒。”

    李进赶忙也倒上酒,“杨总,咱可先说好,帮忙归帮忙,去了公司酒可得给喝啊。”

    “这没问题,酒管够!”杨东中气十足。

    李进举起酒杯,笑着对大家说:“我就等这一句呢。”

    俩人笑着喝完杯中酒。

    吕华明在边上清清楚楚看到杨东的举动,伸出大拇指夸他:“杨总人品如酒品,爽。”

    杨东拱手:“见谅,见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