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轮转 > 第十三章 泉城事变

第十三章 泉城事变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轮转 !

    1、市委书记秦江

    韩婷到泉城上任时,市委书记秦江正和市长刘明中闹的不可开交。

    秦江到泉城任市委书记也刚刚接近两年。刚到任时,这两人怕影响不好,互相还有一些忌讳,在一些非核心问题上,还能将就着坐在一起,真情假意地商量一番,虽然形不成共识,但还不致于撕破脸皮。随着共事时间的推移,两人的个性慢慢显露,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重点是在人事任命以及城市发展方向上形不成一致,导致市委常委会不只一次的中断,矛盾已呈公开化。

    省委获悉泉城的情况后,曾有过将两人全部调开的想法,但考虑到一个地级市的党政一把手全部调开,影响太大。而且秦江来了还不到两年的时间,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走那一步。于是,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并用掺沙子的方法,派一个年青的副书记过去。一方面了解情况,一方面做工作,争取能化解双方的矛盾,使工作走向正轨。

    韩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派到泉城担任市委副书记的。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国奎和她谈话时,明确告诉她,泉城的形势很复杂,问题也很突出,省委只所以将她派到泉城,一方面是给这两人一个警示,再搞不团结就坚决拿下,接班人已经来了。另一方面,也是想把她放到一个相对复杂的地方锻炼锻炼,考验一下她的政治智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对于韩婷过来,秦江是既高兴又担心,他知道韩婷是省委组织部派下来的,背景不一般。但他又摸不准省委的意思,是来调解的,还是来瓦解的,是针对着刘明中下来的,还是为了替代他下来的?甚至有一段时间,他悲观地认为这是省委对他来泉城后的表现不满意了,想让韩婷取而代之。他几次打电话给他的老上级,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华打探情况。王华告诉秦江,虽然他已经是省委常委了,但这次省委的意图他并不了解。可以肯定的说,省委对他们已经是不满意了,韩婷的到来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王华告诉秦江,韩婷这人背景不一般,组织部将她派下来,肯定是有其它目的的,绝对不是人们想象的,找个地方提拔一下那么简单。他告诫秦江,党政一把手必须要搞好团结,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两人要经常沟通,互相体谅,有问题有分岐要坐下来谈,把矛盾要消化在内部。你是书记,要掌握好方向,不管形势多么复杂,在班子里都要讲原则,讲民主集中制,要做到在原则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同时,一定要注意和韩婷搞好关系,要经常性的交换意见,最好是能联合起来,那样的话,刘明中就不是对手了。

    秦江听了王华的话后,想了很多,慢慢的也琢磨出其中的道理来。既然韩婷不是一般人,承担的任务又这么重要,那她就未必能看得上他这地级市委书记的位置。现在明摆着的是,对方一边和他顶牛,一边抓紧笼络人心,他要是动作慢了,一但韩婷被刘明中拉过去,那他真是哭都找不着地方了。

    韩婷显然看出了秦江的心思,她琢磨着应该和他很好地谈一次,交换一下意见。她理解省委让她下来的主要意思,是协助秦江改变当前的状况,促使两人和解。当然,能够促成两人和解更好,如果通过努力,两人还坐不到一条板凳上,那么就必须走一个。是不是他秦江走,韩婷也说不来。

    当韩婷推心置腹地将这些婉转地告诉秦江后,秦江一时无语。当他知道韩婷过来是站在市委的角度上,帮他解决和处理当前被动局面的时候,心里还是很感激的,他现在太需要一个这样的帮手了。秦江来泉城之前是同川市的市长,在同川的时候,当时的市委书记就比较强势。秦江觉得,不管怎么样,市委书记是一把手,是班长,理应强势,也必须强势,如果不强势,反而不好开展工作。尤其是在许多问题达不成共识的情况下,书记强势一点,事情也就解决了。反之,书记要是弱了,争议会更多。在同川,他与市委书记积极配合的同时,也形成了书记就应该强势的惯性思维。

    来泉城后,他也想强势,但面临的情况根本就不容他强势,因为刘明中比他更强势,而且有强势的资本。刘明中对于他的到来,是极度抵触的,在这之前,刘明中已经做了不知多少回成为市委书记的美梦了,是他的到来,结束了刘明中的美梦。刘明中将未能接任书记的原因归结到他身上,也将一腔的怒火集中在他的身上,明里暗里和他做对。目前,他想推的工作推不动,他想阻止的事情阻止不了。现在的泉城都知道,市长比书记说话管事。而且刘明中做事越来越绝,除了开会,平时根本不来市委。一心一意的搞他的“三万”活动(万亩生态园、万亩玫瑰园和万亩畜牧园),这是他抓的形象工种,面子工程,也是他赖以向上级表示自己作为的工程。

    秦江忧心忡忡地告诉韩婷,目前在整个市委班子里,只有宣传部长、政法委书记、统战部长算是对他有所支持、或是说不提反对意见的常委。军分区司令、纪委书记算是中间派,左右骑墙。剩下的就是刘明中的人了,连组织部长都让人家拉过去了,形势极其严峻。

    韩婷明白了,现在刘明中和秦江是一个强势的大拳头对垒一个弱势的小拳头,她的进入相当于在两个拳头中间又加了一个小拳头,没有她这个小拳头,那个强势的大拳头依然强势,弱势的还是弱势。但她这个小拳头加到哪边,哪边就能胜。加到强的这边自不用说,强者更强;加到弱的这边,尽管拳头小,两个小拳头打一个大拳头,那大拳头取胜的把握就不大了。

    听了秦东的话后,让她引发许多思考,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两个人在老百姓眼里都是高级干部,而且主政一方,肩上担负着建设城市、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他们比任何人都知道团结一心,对于工作目标的实现具有多么重要、多么现实的意义,他们比谁都知道合则两立、斗则两败的道理,但他们还是一心一意的往双输的道路上狂奔,这是什么意思?难道用一句被“私欲冲昏了头脑”就能解释清楚?

    韩婷来后,刘明中表现的很积极、很合作,在涉及到她的一些问题上,是全力支持的。比如:在领导分工的事情上,秦江打破常规,想让她分管组织、宣传和政法,至于什么统战和群团就不划在她名下了,也就是说市委的重要部门,都在韩婷的管辖下了。这当然是秦江在向韩婷示好,也是拉拢她的一个手段。要是给了别人,刘明中早就提出反对了,可这次在常委会上,刘明中竟第一次没有提反对意见,真是破天慌了。同时,也给在坐的市委班子成员留下了一个深刻印象,这新来的副书记不是个善茬,连刘明中都不敢惹呐。

    韩婷到任后第一次参加市委常委会,就是研究人事任命。为了能顺利地通过任命,韩婷先与市委组织部长谈了话,秦江告诉过她,这人虽是市委的干部,可胳膊肘早拐到政府那边了,吃着党委的饭,为政府办事。韩婷听后一笑,告诉秦江,“放心吧,对付他我有的是办法。”

    秦江对这点是深信不疑,毕竟她是从省委组织部下来的,对付一个地级市的组织部长,办法还是很多的。

    在与组织部长谈话时,韩婷严肃地告诉他,作为一个组织工作者,执行党的纪律是第一位的,不管你吃谁的饭为谁干,都必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不然的话就很危险。

    组织部长不是傻子,傻子也干不了组织部长,他是个聪明人。面对韩婷咄咄逼人的谈话,他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向韩婷保证,以前,秦书记太软,底下的人不好干,现在韩书记你来了,啥也不说了,你指哪打哪。

    说归说,做归做,在常委会表决时,他又一次耍了滑头,投了弃权票。但韩婷觉得投个弃权票也说明他是进步了,起码没投反对票。

    真正让韩婷下决心与刘明中决裂和秦江站在一起,是一次关于市国土局长和财政局长的任命。国土和财政两个局在市里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原来的两个局长由于年龄问题,一个到政协当了副主席,一个去市里担任了市长助理。现在这两个局是由两名副局长在主持工作。期间,刘明中多次提出将两名副局长转正,但秦江的意思是干部选拔任用应该引入竞争机制,在全市公开招聘,而不应由哪个领导说了算。秦江也是想就此设置障碍,阻止刘明中提拔亲信的举动。

    刘明中又不是脑子不够用,他对秦江的想法一清二楚。秦江越是设阻,他心里越是着急,他多次提议召开常委会研究这二人转正,都被秦江顶回去了。秦江这一拖,就拖了将近一年。正闹着,韩婷来了。

    韩婷在协调这事的过程中,也觉得事情不大对劲,凭什么你刘明中说谁就是谁?党管干部是根本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要充分民主、充分讨论,如果在下面达不成一致,就不能上会。上会只能引起混乱。

    由于是韩婷压住了,刘明中也没办法,因为他惹不起韩婷。事情迟迟办不了,当事人心急,不断用各种办法催促他,一时间刘明中还真乱了分寸,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由于各种利益的牵扯,逼迫刘明中必须想办法尽快把事情办成。为了把事情办成,他无可奈何地同意了韩婷提出的方案。韩婷的方案是这样的,为了公平起见,两个局长人选不能由刘明中一人提出,秦江和他一人提一个,财政局由刘明中提出建议人选,国土局由秦江提出建议人选,提出人选后由组织部考察,并交由市委、市政府相关会议审议,经过充分民主协商,达成一致后才能上常委会研究,否则就继续放着。在这种情况下,刘明中答应了。他之所以答应是基于两点:第一点这事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再拖下去谁也不知道会出什么变故,而且越拖的时间长,出变故的可能性就越大。第二点是他想在常委会上给秦江点颜色,就着把事情办了,因为他心里有充分的把握在常委会上翻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