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捡漏王陆飞扬 > 第117章 古玩交流会

第117章 古玩交流会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捡漏王陆飞扬 !

    陆飞扬一走出电梯,就看到了况天佑。

    不管是出于对方对表哥的好兄弟于博的支持,还是对自己一行人到来的热情,陆飞扬都对况天佑这个有如邻家大叔一般的“老人”立即就有了好感,赶紧握住了对方的右手。

    “况书记,不请自到,还望海涵!”

    “陆董,欢迎你们!只是没想到陆董这么年轻,这边请!”

    况天佑话不多,但是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特别亲切。

    “况书记请!”

    陆飞扬略慢况天佑半个身位,一起走向写着会客室的房间,让走在后面的吴忠源内心感慨陆飞扬不愧是三代子弟、商界奇才。

    会客室布置得非常简洁,进门就看到对面墙上挂着大幅国画《迎客松》,下面是两个宽大的单人沙发,以及茶几。

    而在左右两侧,也是同样一排单人沙发,间隔摆放着茶几。

    会客室里,已经有多个领导在里面交谈,见到他们进来了,都站起身来。

    “陆董,于市长就不用我介绍了吧!”

    进了会客室后,况天佑笑着问道。

    “况书记,我们刚刚才见过面,而且于市长不仅是一位好领导,同时还是我的好大哥!”

    陆飞扬当着一众领导的面,笑着给了于博一个意外,让一边的于博心里直夸他会做人。

    “哦!没想到你和于市长还有这样的渊源!”

    况天佑装出一副吃惊的样子,主要是做给同僚们看,内心其实门清。

    而其他人一听,心里都说于博果然有背景。

    “陆董,这位是市人大区主任,是班子里的老大哥!”

    况天佑接下来介绍的,就是人大区主任,按官场惯例排在市委之后。

    “您好,区主任!”

    对于长者,陆飞扬很自然的用上了敬语。

    “欢迎你,陆董!”

    区主任也知道今天的见面不过是一种惯例,表示政府对投资商的重视而已。

    “陆董,这位是政协的叶主席!”

    “您好,叶主席!”

    接下来介绍的有政法委乐书记、常委副市长涂市长、郝市长等领导。

    握手问好之后,双方分宾主坐下,工作人员送上了茶水。

    像每一次接见投资商一样,况天佑在礼节性的欢迎之后,于博就开始介绍本地的基本情况、城市和产业规划、招商引资相关政策等等。

    接下来,政法委的乐书记、常务副市长涂市长和分管招商引资工作的郝市长分别做了表态发言,内容也大差不差,那就是请投资商放心,服务工作一定会做好。

    作为投资商,陆飞扬也说了几句,大意是自从飞龙通讯落户以来,就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企业一定会按照领导要求,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云云……

    然后,陆飞扬将自己的作品《孺子牛》赠给了市委,又是掌声一片……

    陆飞扬自己都觉得奇怪,现在说起官话套话那是张嘴就来出口成章,难道这也是境界提升带来的好处?

    感谢了况天佑等人热情的留餐,陆飞扬没有再回久安,而是就近上了高速,直奔梁溪而去。

    中午在一个叫做云阳的服务器里对付了几口,休息了半个小时,陈华接过了方向盘,继续出发了。

    傍晚时分,他们来路过有“客家摇篮”之称的均州市,陆飞扬决定下高速,在这里休息一天,看看这里的人文风光。

    均州乃两江交汇之地,山环水绕,自古商贾云集,有华夏仅存的宋代古城墙,着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在这里发出了“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感叹。

    在老城附近找了一个叫做“悦来客栈”的酒店住下,停好车,放下行李,三人就出了酒店,按照服务人员的指点,沿着古城墙来到江边。

    江的两岸,华灯初上,再加上城墙上:不时闪烁的景观灯,看起来确实不错。

    不远处,一座浮桥横跨在江面上,浮桥两边用灯带进行了装饰,在将黑未黑的傍晚尤其亮眼。

    在浮桥不远的一处江岸,有一个自发的夜市,夜市上有十几个摊位,大多都是卖当地的特色美食,也有几个卖些旧的玩具、小件的家居用品之类的。

    三个大男人确实没什么好逛的,正打算回去,陆飞扬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小摊,摊主正在炸的,是一种和他小时候常吃的豆饼类似的小吃。

    小时候,每到冬天,母亲就会给他们兄妹做家乡的特色小吃—豆饼。

    豆饼的主要原材料就是米浆,将大米浸泡几个小时,然后用石磨磨成米浆,那个时候,不仅父亲会帮忙推磨,兄妹俩也会在一边帮忙,用小调羹一勺一勺的将大米舀起放倒石磨中间,让混合着水的大米顺着孔留下。

    那场景,那画面,一家人其乐融融,让陆飞扬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非常温馨。

    待米浆磨好之后,母亲起锅烧油,然后将米浆舀到锅铲上,将黄豆放在米浆中,然后迅速将锅铲没入滚烫的油中,定型后下提锅铲,让豆饼与之分离,几分钟之后,就可以将豆饼捞出,咬上一口,又香又甜咯嘣脆!

    “老板,请问你炸的这个叫什么?”

    陆飞扬眼睛湿润了,看了一会后不由自主的走了过去,问道。

    老板五十来岁,皮肤黝黑,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见陆飞扬问起,手上就一边操作,一边和他聊了起来。

    “老板,我们本地人叫它花生巴,是客家的一种传统小吃。它的主要原料是自己种的大米磨成的米浆,还有花生,然后下锅油炸而成。”

    “哦,这个和我老家的豆饼差不多!”

    看过老板制作过程后,陆飞扬心里了然。

    “老板,制作花生巴首先需要磨米浆,然后与花生混合。接下来,就是将混合物舀进这个铁兜里,将其炸制成形状像满月的小块。在炸制过程中,必须保证米浆的厚度,不能太厚,否则就太硬影响口感;如果太薄,又很容易糊掉。”

    老板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细节要领。

    “你看,只要把握了要领,花生巴会变得薄如丝绸,同时才能保持酥、松和脆的口感。而且,在制作过程中,米浆和花生的比例以及炸制的时间和温度是最关键的,掌握不好就会影响最终的口感和质地。”

    “老板,请问多少钱一个?给我们来十个吧!”

    陆飞扬掏出一百块钱递给老板,老板停下手中的操作,麻利的放入印有“客家传统小吃”字样的牛皮纸袋中,并找给陆飞扬八十元钱。

    “来吧,都尝一尝!”

    陆飞扬从老板手里接过袋子,递给了陈华他们,自己也拿起一个。

    一口咬下,陆飞扬觉得这花生巴香脆可口、松酥宜人,薄而酥脆的外层包裹着丰富的花生香气,口感独特,和老家的豆饼有些像。

    “杨哥,这东西好吃!”

    钟明华吃了一个后,马上又拿出一个,这花生巴的香气特别浓郁,既有一股茶油的清香,又有大米的甜香,还有老板特制秘料的味道,吃起来既有嚼劲又带有一定的酥脆感,给人一种非常愉悦的美食体验。

    “几位老板,不瞒您们说,我做这个花生巴已经有二十几年了,这可是家传的手艺,吃过后没有不说好的。”

    见陆飞扬他们三个很快就将十个花生巴吃完了,摊主一看有戏,接着说道:

    “几位老板,这花生巴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还富含营养,比如其中的花生就富含蛋白质、钙、铁、磷、锌等矿物质以及各种维生素,还有延缓衰老、降低胆固醇、增强大脑记忆的功能,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有缓解记忆力减退等作用。我这里有真空包装好的,三十元一袋,几位不妨多买点,回去给家里老人孩子,或者是送亲友都不错!”

    “哈哈,老板你太会做生意了!”

    陆飞扬夸赞道。

    “感谢老板夸奖!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早几年我们夫妻都下岗了,家里还有老人孩子,只好操起这门祖传手艺,混碗饭吃而已。等孩子们大了,我们也就不做了!”

    接过陆飞扬递过的300元,摊主将十包花生巴装好,还另外送了两包。

    “再见,老板,祝你生意兴隆!”

    陈华接过袋子,陆飞扬挥挥手和摊主告别。

    “对了,几位老板,你们是不是过来参加古玩交流会的?”

    摊主看到他们是外地人,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再次开口问道。

    “古玩交流会?什么时候?”

    一听有古玩交流会,陆飞扬马上收回了脚步,问道。

    “是啊,好像就是这几天,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了!”

    因为古玩交流会,均州城里多了不少外地人,而且其中的大多数人都会过来看看老城墙和浮桥,所以,这几天摊主的生意好了不少,也打听到不少消息。

    一年一度的古玩交流会是均州古玩协会举办的,参加的有国内甚至海外的古玩爱好者,在行内有很大的影响力。

    无他,因为这里是客家人从北方南渡后的主要聚集地,有“客家摇篮”之誉,不少海外游子借这个机会回到故乡寻根问祖,探访亲人。

    从摊主口中了解到更多古玩交流会的信息后,陆飞扬决定在这里停留一天,看看这个交易会的规模和质量如何,自己又能不能淘到几件宝贝!

    三人回到旅馆,洗漱后就休息了,一夜无话。

    第二天早上,他们收拾好之后就向旅馆工作人员问清了文庙的具体位置后,就出门了。

    文庙其实就是孔子庙,是为了祭祀华夏伟大的先师圣人孔子而设立的场所。

    均州文庙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约1000多年的历史。

    三人沿着古城墙走了几分钟之后,就到了均州古城四门之一的建水门。

    均州有东西南北四座大城门,另外还有两个小出门,分别是连接码头的,比如浮桥那边就是其一。

    建水门是均州古城的南门,高大的城墙上还建有气势宏伟雕梁画栋的城楼。

    从这里进去之后直走不到五十米,就看到了文庙。

    在文庙前有一个面积巨大的广场,广场边上有文保碑和文庙的简介。

    现存的这组建筑为清雍正二年重建,某年12月被颁布为第三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般来说,文庙发展至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孔氏家庙,比如曲阜的那座;第二类是国庙,第三种就是学庙,而均州文庙就是以学庙的形式保存下来的。

    也就是说,这里在很久以前是官办的高级学校。

    在广场的西边,靠近古城墙的地方,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戏台,据说现在还在使用。

    他们来的有点早,这里的人不是很多,而且大多数都是锻炼身体的本地居民。

    广场上,有用胶带分隔成的一个个的小格子,估计哪里就是举办方划出来的地摊摊位。

    而在广场的东边,哪里有一排只有一层的门市房,从每一间上面的牌子可以看出,这些就是古董店铺。

    文庙大门紧闭,也没办法进去参观,陆飞扬他们只好在附近找了一家早餐店,先填饱肚子再说。

    这家早餐店的名字就叫王记瑞金牛肉汤,陆飞扬打听到这是客家人的一道传统美食。

    早餐店的生意非常好,已经有十几个人排成一排,都是为了等着喝上王记的牛肉汤。

    相传,瑞金牛肉汤起源于南迁的客家人。据说是在五胡乱华时期,客家人的先祖为了躲避战乱只能往南方迁移。

    在远走他乡前,客家人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来表达对祖先的尊重,并把当时宝贵的耕牛宰杀用于祭祀,祈求在新的地方能够平安顺利。

    祭祀过后,为了不浪费,就把新鲜的牛肉切成小块,裹上红薯粉“汆”水后捞起,加入佐料后食用,成为客家人的一道美食。

    后来,一个叫做李识福的名医游历至瑞金的时候,发现当地的许多村民因天寒寒冷得了冻疮,苦于找不到根治的药物,因此得不到有效治疗。

    李识福尝试了多种方法后,决定采用食疗的办法治,他在牛肉汤里加了生姜熬煮,村民们喝下后冻疮很快就好了。

    从此,瑞金牛肉汤就在客家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并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吃法。

    轮到陆飞扬他们的时候,钟明华特意要了六份,他们都是习武之人,食量远非普通人能比。

    除了牛肉汤外,钟明华还要了一大盘十几个牛肉包,几碟当地的腌菜。

    拿起一个肉包,陆飞扬一口咬了一多半,里面的肉非常新鲜滑嫩,满口生香;再拿起调羹来,舀上一勺牛肉汤,汤的醇厚、牛肉的嫩滑与秘制佐料的辛辣等味道复合在一起,身体马上就感觉到了温度的升高,确实是人间美味。

    据说,当地人尤其是年纪稍大一点的,早上都会来上一碗牛肉汤,加上两个牛肉包,营养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