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一剑霜寒十四州 > 第九章 惊蛰

第九章 惊蛰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一剑霜寒十四州 !

    广武元年,岁在癸巳,正月廿四,惊蛰。

    惊蛰,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天气将转暖,江南渐有春雷,预示着正式进入了万物复苏的春天。

    雁鸣关外,留守了一个严冬的楚军,一如既往的继续看察着雁鸣关内齐军的情况,似乎看起来齐军依然如往常,没有任何动向的。虽然已是春中惊蛰节气,但是留待的春寒在早晨,还是不禁让人感到寒意入骨,这样的清晨如果能喝碗热汤,对于这些冒着寒冷的士兵来说,自然是再好不过了,所以做饭,对现在的他们来说应该是第一位的。

    赵尘就在雁鸣关上看着远方的楚军大营,袅袅的炊烟开始从楚军营地里升起来,一如既往。然后这些炊烟会慢慢的变得多起来,一直到最为稠密的时候,同时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渐渐的飘散开,又慢慢地变得稀疏。

    而赵尘就选择在这个时候,走下了关城,他的身上,盔甲穿戴的整齐,关城的里面是已经集结好了的一万五千精骑,这是现在雁鸣关守军的数量的一半,同时也是精锐。

    铁蹄奔腾,声如雷鸣,震颤的大地也在提醒着楚军,今天这个日子,已注定会不同寻常。

    如春雷般沉闷的铁骑已经到了楚军大营之前,还没有吃完早饭的楚军士兵慌忙拿起兵器迎战,只是如此,那还会有战斗力?

    一万五千齐国精骑,在赵尘的带领下,轻易的冲过了楚军大营那薄弱不堪的防线,进入了大营之中。

    长剑挥舞之间,一朵朵的血花在剑下绽放,在这早春清晨,那新生的阳光下,这花儿显得是如此的艳丽。那本来是白色的营帐上,也染上了那凄婉娇艳的色彩,那是血的颜色,是生命凋谢之后,所留下的最后一丝灿烂。

    赵尘眼中冷漠,马下不知有多少的尸体,不仅有楚军的,也有齐军的。来不及有力抵抗的楚军只是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便疯狂的溃退,齐军精骑也就一路的追赶。

    而这一段时间齐楚双方的沉寂,也终于在今天的这个早晨,打破了。

    之所以赵尘选在这个时候进攻,正是因为楚军真处于吃饭的时间,此刻的自然防守比较薄弱,也就更容易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可以使楚军无心恋战,便于夺取他们的士气。

    赵尘对雁鸣关附近已经探明的楚军据点,进行了逐一的进攻,和打击,并且在一路上招募残兵和民众,从雁鸣关向西南转战百余里,原本的一万五千骑兵,也变成了四万多人。而这个时候,驻守在雁鸣关不远的楚军,总数也不过才五万四千多人,陵州的十多万楚国军队全部分散的驻守在了陵州大部分郡县,雁鸣关虽然是重点镇守对象,但是自从上官峰败退之后,兵源也没能在得到有效的补充,因此,对赵尘完全不能进行有效的抵挡。

    此刻,身在端州的上官无忌得到消息之后,沉默不语,楚军的军报说,在陵州的不单单是一小股部队,似乎是齐军的主力。上官无忌望了一眼北面的依然沉寂的齐军大营,心中不禁想到,莫非齐军趁机转移了主力,要从陵州进攻?但是似乎完全没有征兆。

    一直皱着眉头的上官峰看着上官无忌,突然开口说道:“大将军,那个赵尘胸中多有诡计,说不定真的趁机抽调了大量的军队,不然他仅凭雁鸣关内的少数守军,肯定不敢如此大胆的形势,不如我们也行金蝉脱壳之计,出其不意的攻入陵州,从陵州渡江!”

    上官无忌闻言看了一眼上官峰,然后摇了摇头说:“你忘了雁鸣关外的教训了吗?此处军力决不可调动,传令,新从国中抽调的那八万兵马不要往这里赶了,让他们直接去陵州,就算我们现在面对的齐军大营真的是空营,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

    上官峰恭谨肃立,回答到:“遵命!”

    当楚军的传令使出了楚军大营的时候,裴庆之就得到了消息,不禁抚掌大笑,道了一声:“好!”

    第二天,齐国征南将军裴庆之集结军队,对端州的楚军大营发起进攻,二十万的齐军如洪水般扑向了上官无忌所率领的十七万楚军。在齐军进攻的前夕,上官无忌突然收到一封信,看完之后拍案大叫一声:“不好,中计了!快传令那八万人回来!”只是他这道命令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去,齐军进攻的报告便已经先送了进来。

    上官无忌无奈,只好仓促应战,兵力之上有没有优势,形势渐渐不利,于是他果断下令撤退,留待一小部分人阻击延缓齐军的进攻。

    而在陵州的赵尘此刻也已经攻破收复了数座的城池,被上官无忌误调的八万楚军,在还没有进入陵州境内的时候,就有慌忙返回与上官无忌的败军会合,一时之间也难以形成战斗力,又被裴庆之击败,最后退守端州的塘陵城中。

    塘陵是端州的重镇,如果能收复塘陵,把楚军赶出端州就容易得多,裴庆之深知这一点,所以第二天便已经兵临塘陵城下。

    塘陵城的城墙在高之一类,比较难以攻下,之后的两天,虽然裴庆之勉力指挥攻城数次,但是却收效甚微,反而损失不小。

    第三天的早上,裴庆之在营中看着面前的塘陵城,心里其实非常疑惑,塘陵虽然不小,但是楚军并没有太多的物资囤积在里面,再说二十多万人窝在一个储备不多的城里,绝对不上策。但是上官无忌又为什么这么疯狂的防守,而不是休整之后主动野战呢?除非,除非他想逃走?!是了,他是想要撤退!

    裴庆之看着城墙上的楚军旗帜,正要下令进攻试探,塘陵城的城门忽然自己打开了,之间几个探头探脑的百姓跑出来,然后报告说,楚军在昨天晚上就撤走了。裴庆之唯有叹息,然后下令军队进驻塘陵城休整,准备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当赵尘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却觉得不对劲,上官无忌虽然被裴庆之数次大败,但是却并没有伤及根本,楚军的战力尚且存在,上官无忌为什么要如此不遗余力的撤退?除非他是,示敌以弱,不然根本说不通。

    于是他毫不迟疑的修书一封,让手下带给裴庆之,让他提防有诈。

    当裴庆之收到他的这封信的时候,却只有一声叹息,因为他已经被楚军赶出了塘陵城,正在败退的途中!

    赵尘的猜测果然没有错,在齐军进驻的当天夜里,已经本该撤退走的楚军突然去而复返,城中的百姓突然成为了楚军士兵,里应外合,杀的齐军大败,庆幸的是齐军主力还都集结在裴庆之的附近,指挥抵抗之下,艰难的撤退出了塘陵城,被楚军一路追击,先前收复的一些城池也都又丢失了大部分。

    直到这个时候,裴庆之才想到,齐军进驻塘陵城的时候,城里的百姓反应是在太平静了,而且都很规矩,没有一丝的差错,现在想来,什么都太规矩了,才是最大的不对劲,只是现在明白过来,已经太迟了。也就在这个时候,裴庆之接到了赵尘的信,他除了叹息,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还好,齐军虽然因此损失了几万人,但是主力尚存。裴庆之随后上书请罪,姜明好言抚慰,称胜败兵家常事,让裴庆之不必介怀,让他继续带领齐军作战。裴庆之回书谢恩,同时提出,让赵尘带兵和他会合,以赵尘的能力,可以裨补阙漏,能够更快的赢得胜利。

    皇帝姜明深以为然,随机下令加赵尘为领军将军,带原部五千骑兵向东和裴庆之会合。

    这个时候的赵尘,因为裴庆之主力败退,为避免楚军向西支援,两面夹击,也已经撤回了雁鸣关。

    广武元年正月廿四,乃令扬威将军赵尘兵出雁鸣关,为疑兵牵制西线敌军,使其以为齐军欲自陵州出军,赵尘转战百里,歼敌数万,使楚军分兵西援。裴庆之趁机动用东线主力齐军对楚军进行进攻,大破之,追击中又数次击败楚军,收复城池数十座,后因为轻敌冒进,于二月初在塘陵败退,功亏一篑。赵尘闻讯,遂撤回雁鸣关。

    同时,秦国因为晋国有募兵图秦之意,遂集兵出北原之野,两军大战,晋军先败后胜,形势陷于胶着,秦晋数次交战,各有胜负。而魏蜀结成同盟,接到秦晋交战的消息,也有趁机兴兵进攻楚过的意思。

    而因为赵尘要和裴庆之会合,所以雁鸣关的防守工作便由新任命的太守钟刚接任,赵尘先是整顿了一下那要带走的五千骑兵,然后便只待交接防务之后就赶去端州和裴庆之会合,商讨齐军的下步作战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