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汉大也 > 第58章 谋起

第58章 谋起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汉大也 !

    上林苑中,杨玉躺在席子上,微闭着眼眸,耳边听着不远处的呦呦鹿鸣,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惬意无比。

    没有听过鹿鸣声的人,是想象不到这是何等的佳音。

    此声不入凡俗,不生于人世间,似只属于空谷。人若偶然闻之,不知不觉间便深入人灵魂深处,恍恍然若乎心醉,倏忽间让人迷失。

    杨玉如今就是这般,连日来追着这群大自然的精灵,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一旁,杨延寿与张子夷跪坐在一侧,不敢打扰杨玉。

    杨玉瞥了一眼两人,突然说道:“正平,吾饿了,汝去打只兔子来。”

    “诺”张子夷恭恭敬敬应道,小心起身,后退几步,才转身离去。

    杨延寿好奇的打量其背影,总觉得这张子夷恭敬的有些异常。一个游侠,行事竟事事依循礼仪,这是为哪般?

    难道还想做君子不成。

    实在太怪异了。

    且其何时有了字。

    “他呀,其实收服一个人不难。”注意到杨延寿的目光,杨玉随意说道:“其做游侠,朝不保夕,就说明无营生之计,不得不任侠谋生。但从其名字来看,家中当是有些根底的,不然取不出此等名字,说必定曾几何时也被寄予厚望......”

    据杨玉所知,春秋时魏文候的夫人,名字就叫子夷。

    “既如此,吾便从此两点出发,其一,多多赐其钱财,让其不用再为生计担忧,其二,赐其字。”

    “正平此字是先生赐予他的?”杨延寿惊讶。

    “唔”杨玉点头。

    却也深知正平,这等中正平和之字,实在跟一个整日刀尖舔血的游侠不搭,只希望对方有配得上此字的一天。

    赐字可不是瞎赐的,要合乎礼仪。

    一般是长辈亲近之人才有的资格。

    杨玉既允许张子夷跟在身边,又肯赐字,是暗示把张子夷当做了亲近之人,意味着将重用对方。

    难怪张子夷肯全身心臣服。

    当日天子亲访,携杨玉同车回宫,这可是张子夷亲眼所见,在其眼中这是杨玉将一飞冲天的征兆。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跟在这样的人身边做事,意味着前途无量。

    张子夷只要不傻,就知道如何选择。

    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不然金钱可买不来忠心。

    杨延寿恍然,心中暗道难怪。

    “千岁,心中若有疑惑,可尽数说来,你我虽名为主仆,但你知吾从未将你看作奴仆,而是手足之亲。”待张子夷走远了,杨玉这才说道。

    张子夷只可为爪牙,杨延寿才是腹心,所以这一路走来杨玉都在有意培养对方,每每为其解惑,只希望其有一日有一副通透心思。

    不至于浑浑噩噩。

    杨玉要走的不是一条寻常之路,身边注定不会太平,他不希望杨延寿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

    杨延寿听得心中感动,忍不住眼眶湿润,自从母亲逝去,也就主君肯真心待他了。

    他深吸一口气,逼回眼中水汽,问出了积压在心间的疑惑。

    “主君有意收服田起此人?”

    对此问题,杨玉并不觉得意外,他与田起此人的赌局怎么看都像精心布置的,虽然是田起自己找上门来的。

    但博戏的节奏全程都掌控在杨玉手中,这点做不得假,杨延寿当日在场,可是将一切都看在眼里。

    想必当时其就有了疑惑,只是时间太过紧急,先是天子亲访,然后入未央宫,宣室殿问对。

    等出宫后,他又马上奉杨玉之命,出关擒王而去。

    以至于此时才寻得时间问出来。

    杨玉摇头,却又点头:“一开始吾其实没有此意,先登之勇确实让人易起爱才之心,但其游侠身份,又让人避而远之。毕竟游侠此群体,实在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且莠者多,良者少。后来见其品性还不错,心中尚有坚持之事,便随手引其入彀。”

    所谓的先登之勇,即攻城战中,率先登上城墙之人,非勇猛远超常人者不可为之。

    汉初的周勃,樊哙都曾是这样的猛人。

    也就是说,田起此人若放在合适的位置,遇到合适的时机,是能打下周勃,樊哙这样的功绩的,即使达不到两者这般地位。

    但封侯是不难的。

    毕竟身高九尺,近两米一,身子跟铁塔一般的人,光看着就挺骇人的。

    说到这里,杨玉停顿了下:“但也只是随手为之,就像看到棋盘,便随手掷下一子,并没有后续想法。”

    对杨玉来说,造化为炉,天地为棋局,众生为棋子,他现在当然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能做到这些的,在天上为神仙,在地上为皇帝,如果说若再多一个人,可能也就是丞相了。

    但看到眼前一亮的人或物,杨玉也会随手干涉一下,让其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

    人都有趋利性,就像昆虫之趋光,此乃本性,无可厚非。杨玉也从不掩饰自己这方面的禀性。

    成就成了,不成也无妨,反正也不过是随手为之,有枣没枣先打两杆再说。

    而田起,就是这样的枣。

    杨玉接着道:“毕竟当时吾对能否见到天子已不抱信心,本打算当日晚间就与你离开长安的。”

    “那虫捷此人?”杨延寿又疑惑问道。

    杨玉停顿了下,缓缓说道:“虫捷非是常人,其乃一位彻侯。其父更为开国功臣,汉高祖所封十八功侯之一,曲城侯。”

    杨延寿心中一凛,流露出忧色,其固然剑技出众,但归根结底还只是弱冠之龄,过去一直是农妇之子,见识少的可怜。

    彻侯,那是远在天上,杨延寿过往岁月连想都不敢想的人物。

    如今骤然闻听一位彻侯之名,且中方先生与自己还与其有过交集,难免不起担忧。

    毕竟无论怎么看,他们与这位彻侯的地位都天差地别。

    “无妨,其为人......比较特别。”杨玉无法告诉杨延寿再过三年,虫捷就会失侯,且是第二次失侯。

    触犯律令,被景帝废除爵位。

    杨玉只能如此安其心,用词也有些不同寻常。毕竟观虫捷一生,两次失侯,又两次复侯,怎么看都不像安分守己的人。

    当日一面,也能隐约看出其多半是个躺在父辈余荫上,享尽尊荣富贵的二世祖,纨绔子弟罢了。

    所以,杨玉不怎么在意道:“其不足为虑,早无其父曲城侯虫达之虎威。”

    “什么,虫达?虫捷是虫达之子?”没想到杨延寿听到此名面色大变。

    杨玉一怔,也不知杨延寿本就性格如此,还是跟着他耳濡目染,性子越发类他,很少有如此大惊失色的时候。

    “发生了何事?你知虫达?”从杨延寿直呼虫达名字来看,多半对这位曲城侯观感不好。

    世人往往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长者讳。

    除非有旧怨,不然不会不避讳,直呼一人名姓。

    所谓指名道姓者,非仇即怨。

    想到这里,杨玉脸色凝重了些。

    杨延寿是他的人,杨延寿的敌人也必然会成为他的敌人。虫达若真的是杨延寿的仇人,那么杨玉就要重新考量对虫捷的定位了。

    杨延寿摇了摇头:“不知。”

    杨玉暗暗松口气,想来也是如此,按年龄来算,虫达卒时,杨延寿还没出生呢。

    “但仆之师知此人。”杨延寿犹豫了下,说道。

    杨玉心中一动,隐约察觉到了什么,从杨延寿反应来看,恐怕不仅是“知”这么简单。

    杨玉恍然明白杨延寿一身高深剑技从何而来了。

    说起虫达,世人往往被其功劳爵位所吸引,往往忽视了他还是两汉第一剑术大师。

    《史记·日者列传》:齐张仲、曲成侯以善击刺学用剑,立名天下。

    王充《论衡·别通》:剑伎之家,斗战必胜者,得曲城、越女之学也。

    后世大名鼎鼎的越女剑,非是虚名,而是实有其人,其剑技出类拔萃,为越王勾践教出一支技击大军来,一举灭吴。

    曲城侯能与越女齐名,可知剑技高超。

    而杨延寿之师能与虫达相识,想必也是剑技高强之人。只是不知姓甚名谁,但能与虫达有牵涉,想必不是藉藉无名之辈。

    杨延寿却是有些恍惚,他终于明白,当日初见到那位曲城侯虫捷时,自己为何微感不自在了。

    在其目光之下,竟有如芒刺背之感。

    父亲剑伎天下第一,身为虫达之子,虫捷焉能不懂剑,其一身剑伎多半也非同小可。

    杨延寿沉默,主君恐怕为那人外表所骗了,其远不是表现出来的那般纨绔。

    杨延寿想提醒主君,但如此一来,恐会难以避免的提及老师。想到其师曾嘱咐不可泄露自己身份,杨延寿犹豫了。

    主君若问起,自己该如何回答。

    从内心来说,杨延寿万分不愿欺骗主君,主君于他有救命葬母之恩,他万死难报。但师命又不可违。

    一边是主,一边是师,杨延寿陷入挣扎中。

    忠孝两难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