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太祖实录 > 第48章 王爵

第48章 王爵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太祖实录 !

    自李雍回京,由他主持的朝会开始了。那个皇帝如傀儡般的坐在上面。其实,他就是傀儡。

    还记得刘裕病重时,曾向他说过,李雍是忠臣。可在一夜之间,他的二伯和母亲,都被这个男人拿下,然后被杀。

    他的人生,就成了扮演傀儡的日子。想反抗吗?他不知道该如何反抗。他身边的宫女,太监,禁军全是他的人。

    就在不久前,有两家大臣被全家杀了。夏浩杰和朱甯,据说这两个人是他父亲的亲信。他彻底失去对抗李雍的信心了,他开始希望李雍能让他当个富家翁就可以。

    李雍在朝堂上宣布,皇帝弱懦无能,不足以奉宗庙社稷,应当废除,改立河间王刘买为帝。

    刘匡听到李雍的话,朝堂下的臣子也听到了。但没人反对,他们都在说“丞相圣明”。是啊,敢反对的都死了。

    我终于可以摆脱傀儡的生涯了吗?我可以当一个富家翁,安稳的度过一生了吗?

    李雍走向刘匡说:“你不再是皇帝了,你的弟弟河间王刘买会接替你的位置。你被废为陈留王。”

    说完,武士们上殿,将他的龙袍剥下,并取走皇帝玉玺,他被拉下了大殿。

    他的弟弟河间王刘买,在他的注视下,换上龙袍,被李雍扶上了龙椅。

    刘买坐上龙椅后,就立马下诏说:“丞相大功于社稷,特赐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陈留王昏聩无能,羁押在京师王府,无诏不得离府。”

    在司礼官的提醒下,群臣和刘匡都向新皇帝跪拜。只有李雍傲然的站在新皇帝身边,和新皇帝一起接受刘匡和群臣的朝拜。

    退朝后,李雍将新皇帝送回皇宫,这个他亲手打造的皇帝监狱。

    乐涛在李雍身边说:“丞相,为什么不借此时机封王呢?”

    “不急,慢慢来,饭也是一口一口的吃的。”李雍微笑的看着乐涛。

    阳光明媚,未来可期,李雍的心情无比畅快。

    民生,军事,税收,外交,哪一件事不需要考虑,这就是一个国家掌权者必须要处理的事。

    李雍不得不认可高晃的能力,当他再次面对这如山高的公文,不由怀念起征战的日子。打仗可比这个轻松多了,没办法,这是一个独裁丞相必须去干的事。

    李雍让乐涛协助处理公务,乐涛的能力,确实有宰相之能。也算帮他减轻了些许压力。

    那个被关押的陈留王也该被处理掉了。在李雍的心里,刘裕的任何一个后代,都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

    陈留王府。

    从守备森严的王府门口,进来了几个太监。刘匡看见他们,心里马上明白。对于一个被废的皇帝,太监的到来,意味着什么。

    那几个太监屏退了下人,为首的太监对刘匡说:“毒药已经到了,是我们动手,还是自己动手?”

    “我自己来吧!”

    刘匡从太监手里接过毒药。想当初宋康想当一个富家翁,可自己的父亲却灭了他满门,如今报应到他儿子身上,也是应该。

    刘匡缓缓的喝下毒药。他的母亲死的时候,他还没有娶妻。等李雍掌权时,他也压根不会去处理这事。所以,在这偌大的陈留王府,死他一个就够了。

    刘匡死的消息传了出来,死因是畏罪自杀。至于真实死因,没人在意。

    李雍下令随便将其埋葬就可以,刘裕时代的一个痕迹,又被李雍抹除了。现在是李雍的时代。

    在刘匡死后的不久,李雍又一次整顿京师的防务,他要牢固的控制整个京师。

    皇帝下令,加封李雍为魏王。并把洛封城以及周围八郡作为李雍的封地。

    李雍接受。

    李雍封刘苑为魏国王后,李乾为魏国世子,谭卓炜充当魏国丞相。

    探子来报,楚国进攻晋国。

    李雍认为,目前的进军目标在北方,所以就暂时不理会江南事件。

    赖伟强军报,西郡叛乱,背后似有秦国影子,目前赖伟强已经前去平定。

    李雍拿着赖伟强发来的军报,细细的看了几遍。看来秦国不甘心失败,目前赖伟强前去平定应该没什么问题。如果什么事都要我亲力亲为,那我的部下就都是废物一群!

    如今北边燕国被赵国打的节节败退,燕国求救的使者已经到来京师。要不要出兵,这应该要好好考虑。

    李雍放下赖伟强的军报,又看起了燕国使者的求救信。

    不救燕国,一旦燕国被灭,赵国实力定然增强。可贸然进攻赵国,又不利于齐国现在的国内稳定。不管如何取舍,都不是好选择。

    人生哪能十全十美,是我太贪了。李雍心里顿时想开,然后就让人叫乐涛进来。

    乐涛走了进来,向李雍行礼说:“丞相,不知唤我何事?”

    李雍将燕国的求救信递给了乐涛,并说:“你看看再说。”

    乐涛接过李雍给的信,然后一字一句的看着。当乐涛看完后,就将信放下。

    “丞相不想赵灭燕,可又无心出兵,但不出兵,难以阻挡赵军攻灭燕军。这事,确实很棘手。”

    李雍见乐涛明白,就问:“你有什么妙计吗?”

    乐涛细细思量后,说:“目前来看,确实不好处理,要想迫使赵国从燕国撤军,唯有动兵了。”

    “用兵多少?谁来领军?如何进攻?”李雍询问道。

    “我斗胆提议,可让马肖将军领军,领兵五万,从昔日刘裕夺下的赵国城池那里进攻,不需要多大的军功,只需要达到骚扰赵军,迫使其回军,或放弃进攻燕国的目标即可。”乐涛将他心里所想,说了出来。

    “恐怕五万兵力太少,赵军会不为所动。我决定,由我亲自领兵十二万,联合燕军,夹击赵国!”

    与其畏畏缩缩,不如放手一搏。断断续续的用少量的兵力进攻,不如趁着燕国与赵国死磕,直接背后一刀,让赵国彻底倒下,从而奠定一统北方之基。

    李雍召集了文武,在丞相府商议。

    李雍决定领兵十二万,杨孝感,马肖,罗嘉豪,乐涛等,随军出征。京师由高晃坐镇。

    燕国使者得到消息,就立马回去报告。李雍的远征大军也已经集结完毕。

    高晃带着群臣在城门口送李雍出征。李雍看着高晃说:“高兄,何不吟诗送我大军出征?”

    高晃向李雍行礼说:“丞相如此抬爱,我怎么能拒绝。”

    高晃略微沉思一会,就吟了一首诗,为即将出征的齐军送行。

    “雄师出征兮,浩浩荡荡,

    金戈铁马兮,气吞万里。

    鼓角齐鸣兮,震天动地,

    旌旗招展兮,如云如雾。

    将士勇猛兮,誓死报国,

    铁骑奔腾兮,破敌千里。

    山川壮丽兮,见证英勇,

    日月昭昭兮,共鉴忠诚。

    望我雄师兮,所向披靡,

    克敌制胜兮,凯歌高奏。

    祈愿平安兮,归来无恙,

    千秋万代兮,永享太平。”

    齐军在高晃的诗句下,向着北方前行,阳光映照在齐军坚毅的面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