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包宇明文集 > 《建党伟业》一部流水账似的口号式

《建党伟业》一部流水账似的口号式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包宇明文集 !

    建党伟业这部声称要拿下八亿票房的主旋律电影,这部以革命的名义圈钱的电影,在我看来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不成功的电影,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刻画了太多不该刻画的人,忽略了太多不该忽略的人,应该说中国共产党整个建党的过程就是一部思想上激烈交锋的历史,这一时期是中国思想史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各种思潮不断涌现,而共产主义理论身在其中,在激辩中孕育壮大成熟,可惜我没看到这种交锋,除了胡适先生与辜鸿铭先生的不同观点,再没有其他人的理论,即便如国民党的理论,也是到宋教仁孙中山的几句讲话就戛然而止了,连碰撞的机会都没有给,这不能不说是这部电影的败笔。

    如果说建国大业的亮点是民主与专制的较量的话,那么我认为建党伟业就应该围绕着不同思想,不同主义间的碰撞进行激烈的交锋而展开,可惜这部电影做得很不够,即使是新文化运动的激辩也是点到为止,零星的亮点也就是陈独秀的演讲,以及胡适先生的几笔点睛之语,另外这部电影让我愤怒的是对于鲁迅先生的故意忽略,要知道作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启蒙与传播的旗手,鲁迅先生绝对是不可逾越的,影片中居然连个人影都找不到,我不知道这是导演的巧妙构思,还是主创的有意忽略,新文化运动的一位巨匠就这样在一片口号中淹没了,消失了。

    除此之外对于袁世凯与毛先生的过多刻画,弱化了这部电影的思想性内涵,如果紧紧围绕着袁世凯当皇帝的理论,以及毛先生作为进步青年在思想上的蜕变与进步,那我要说,这应该是切合主题的,可我看到的却是对于他们形象的过多演义,而对周边的环境与人物,却是一带而过,这对于一部以思想为主要内涵的电影,是不合道理的,就好比如果拍孔子,孔子的吃喝拉撒娶妻生子当然要拍,但要拍诸子百家就不可以这么拍了,而要把他们的观点,主张全部亮出来,展示出来与受众,引发人们自己的思考,这样影片的目的才可以达到,而这一点建党伟业并没有做到,一部思想电影的主角应该是所有思想家以及他们的观点与主张,如果做不到,只是一味的灌输,那么这部电影就是没有灵魂的僵尸电影。

    再有对于五四运动的描写,让我看得实在不是滋味,除了历史课上讲的火烧赵家楼之外,就是喊口号痛骂威尔逊,骂威尔逊的话居然比骂日本人的还多,我要问这是事实么,威尔逊招谁惹谁了,他不过是想主持正义却没有成功的可怜老头罢了,还有五四运动中,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人投入其间,却被演绎成少数几位别有用心的人搞的推波助澜,这不是搞笑么,要知道那个时候举国上下所有的人都在奔走呼号,而电影中着重描写的却也仅仅是第一阶段,而不同思想的传播到此戛然而止,统统归拢到十月革命,接着就开始建党了这不是有些太突兀了么,一个从被各种思潮包围着的中国走出来的党,是不是也应该在理论上与各种思潮做一下正面交锋,以显示他虽然年轻但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呀,实际上当时的交锋岂止激烈,更可谓是惨烈,具有相当的可看点,可惜我们的导演策划监制们似乎没时间做功课,也许他们只想着如何分那八亿票房了。

    最后我要说,辛亥革命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代,那是属于中国人的伟大时代,那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再也不迷信皇权专制的时代,他让各种思想各种主义堂而皇之的走进中国,从而诞生了我们本土的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我认为他们的思想有的成功进行了实践,只不过实践中有成功有失败,有的没来得及实践就淹没于历史长河中,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应该是平等的,值得我们尊重的,不可以以他们的失败就判决他们是落伍者,是反动派,事实上他们的很多主张在当今中国都是可以拿来为之所用的,正如胡适先生所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个理论,他是要靠人来实践的,”我则要问,我们实践的好么,我们像美国人那样革命成功后团结起来,认认真真的实践伏尔泰与卢梭的理论了么,这一点我想建党伟业没有给出答案,至于什么时候,我觉得也许某一天那些逝去的思潮们再回来的时候,可能就会有了,只有开放型的社会才会让一个民族更加健康,也只有包容型的社会才会让一个国家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