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北左河文集 > 在上海

在上海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北左河文集 !

    1

    在姐姐家居住的时候,我顺便游览了上海。天气有些热,好在还算去了一些不错的地方。我们到达上海是在7月的18日。休息一晚后,第二天,我们到了豫园。第一次到上海,我们开始在偌大一个上海滩寻找我们最喜欢的地方。豫园是我们上海之行的第一站。

    江苏路上,我们一行几个人慢慢往前走。人不多,然而经过豫园商城和九曲桥的时候,却是人头攒动。一块儿相跟着的游伴要不断地相互招呼,以免一不小心走散。豫园商城是一个极为热闹的地方,几条修建着仿古建筑的街上满是商贩。游人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好不容易穿过拥挤的人群,我们来到了更为拥挤的九曲桥。九曲桥因曲曲折折迂回九次而得名。桥建在一个水池上,桥上池边都是游人。虽然很挤,人们还是纷纷挤到桥上,因为桥面石板上刻着十二种花。一种花代表一个月。除了这十二种石刻的花,站在桥上,还可以欣赏碧绿的池水,和池水中的鱼。挤过九曲桥,我们终于来到豫园门口,买了门票进入园内,却发现园内也是游客芸芸。不知这般多的游客是否是因世博会而来!不过虽然人是多了一些,但这里还的确算得上是一个江南名园。

    以前,我也去过一些园林,如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它们都是北方园林,江南园林我这还是头一次来。与北京的颐和园相比,总的感觉,豫园没有颐和园大,然而从建造的精致程度上来说,这个小巧的江南私家园林并不比庞大的颐和园皇家园林丝毫的差。并且好像它的设计与构造要更为多变一些。例如同样是门,有的设计成方形,有的设计成圆形,还有的被设计成了花瓶的形状;同样是墙,本来是一堵砖墙,到墙角时竟突然变成用石块砌成。所以不能不说,豫园的设计是极为丰富的。在豫园里穿来穿去,发现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建筑,一个个亭台楼榭有着一个个高高翘起的屋檐。这屋檐像长号,又像是牛角。弯弯地,高高地,翘着首,指向天空。以前我也曾见过这样高翘的屋檐,但只是在画面里,在照片中。像今天这样亲眼目睹却还是第一次。我来自北方,那里的名胜建筑也见过不少,它们却从来没有这样的特点。

    豫园另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在许多建筑后边还带有一个小院。这些院子大都很小,玲珑之极,有的小到甚至只有三四步长,一两步宽。然而小院虽小,却常植一两株植物在墙脚。这些常见的植物有竹子,有芭蕉。我想古人就是在这竹子旁,芭蕉下,走一两盘棋,看一两本书,偷闲一两个时日的。

    豫园里特别注意一些小景致的布置。这边植一丛竹子,那边种两棵茶花;这边做一个假山,那边建一个水池。小小林园,假山、水池、小桥、古树、花草、石台、小径,各类景致多彩纷呈。还有什么听涛阁呀,得月楼呀,点春堂呀,各式各样的小建筑叫人看得目不暇接。要不是这里游客众多,这些建筑,一定要一一细看。

    豫园,明代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所建,繁华一时,几度易主,现在成为了一处人们的旅游景点。

    2

    排队排了很久之后,我们登上了东方明珠。登上它,是为了看一看黄浦江,看一看上海市。

    东方明珠,全称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高468米,位于浦东新区,是上海的地标建筑。东方明珠附近还有金茂大厦等其他一些最高建筑。从高空看上海,当然也完全可以在别的一些建筑上,但我却主张选择东方明珠,是因为它独特的造型。

    东方明珠塔的造型是够不一般的。整个几百米高的建筑,从上到下几个球体结构由三根直径9米的擎天立柱连接。几个观光层便设置在几个球体建筑里边。7月20日,我们在200多米高的主观光层,也就是第二颗大球上,俯瞰了黄浦江和上海市。上海有着中国最密集的楼群,它的高楼多得不得了。

    东方明珠第二颗大球的主观光层里有一个悬空观光廊,站在那里,脚下是透明的玻璃。当你透过玻璃向下看,你会发现自己正悬空站在百米高空。你会突然觉得自己有坠下去的危险,担心脚下的玻璃会被踩裂。那里,恐高的人是绝对不敢站上去的。

    3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城市,到处是现代化的建筑群。走着,坐着,无论是到了哪里,看到的都是一块块玻璃、不锈钢、混凝土、塑料、铝粉等种种现代化的建筑材料,真如寺是我在上海找到的第二个古建筑群。这里有原始的木头,让人感觉到了一丝自然与清新。我喜欢这些几近统一的现代文化里突然找到的几个不一样的元素。

    真如寺,什么是真如?我不理解。它和真,和假有关吗?我不知道。

    真如寺在上海普陀区真如镇。我从桃浦路出发,经曹杨路、铜川路,最后到兰溪路,在真如古镇,透过一些老式建筑,看到了它。当时,首先是一座白色的塔状建筑抓住了我的视线,我便朝着它走去。寺门前我停了脚步,只见上面写着“真如寺”三个字。这可是现代化的上海市里一组古代的建筑,它白色的建筑格外的醒目。这是一种我在北方寺庙中未曾见到过的白。

    当时寺门关着,我试着绕到左侧。左侧寺旁是一条河,河上有一拱形石桥,也是白色,上书三个字“真如桥”“真如寺”、“真如桥”名字还差不多,看来它和这寺庙说不定是有关,要不就是和这真如镇有关。我从左边又绕到右边,右侧有一牌楼式寺门,上面雕刻着一些佛教楹联。

    我绕着寺庙的外围走,除了那座高50多米的九层方塔,真如寺里的主要建筑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碑廊、钟廊等。钟廊和碑廊是两道长廊,这种靠河而建的廊式建筑在我以往所见过的寺庙建筑当中还是未曾见到过的。

    上海的真如寺从名气上说,它好像远不及山西五台山、河南少林寺的寺庙,不及四川峨眉山的寺庙,不及灵隐寺、寒山寺,甚至不及其他很多地方的寺庙,但上海的真如寺亦有它自身的特点。高耸的方塔、白色和黑色的主色调、长廊、长廊外的河、以及河上的桥,无不是我喜欢的风景。

    我喜欢真如寺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游客很少,很安静。而这正是热闹繁华的城市里,人们所需要的。

    真如寺,究竟什么是真如?回来后,我查阅了资料。“真如”:佛教术语“真谓真实,如谓如常。”真是表示它不是虚妄的,如是如常不二,一模一样,平等,没有变异,没有差别。我想它在现实中的意思就是教人做人要真实,不掺假。

    4

    博物馆,顾名思义,众多的物品集中在一块儿陈列,让大家观赏,比较,学习,了解。上海博物馆里陈列的东西,如果仔细看,够你看上几天的。

    上海博物馆正是汇集了大量中国历朝历代的物品在这里,走进它,你将了解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我们来到上海博物馆,是在豫园出来之后。整个博物馆里划分出许多类别的分馆,有青铜馆、陶瓷馆、书法馆、绘画馆、玉器馆、钱币馆、家具馆、少数民族服饰馆等。这些展品都是最具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我们一个馆接着一个馆地看,各自寻找着自己最喜爱看的物品。

    这些馆中,我最喜欢青铜馆、陶瓷馆、书法馆、绘画馆和玉器馆。这里能见到陕西、宁夏、甘肃、湖北、湖南、上海、山西等全国各地出土的青铜器、瓷器和陶器。这里的书法作品有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唐怀素的苦笋贴、唐高闲的千字文卷、元赵孟頫的题烟江叠嶂图,绘画作品有唐孙位的高逸图、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卷、宋王诜的烟江叠嶂图、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清金农的采菱图等。只可惜,这些名作只是分期展出,不会一次性地让游客全部看到。不过,即使是别的作品,也绝对大部分是上品。我在每一件作品前流连。展品太多,我不能一一叙述。我只想说,不论是青铜还是陶瓷,绘画还是玉器,我最喜欢那些带有山水图案的作品。那山、水、花草、树木、小屋、小桥,是最让我痴迷的。

    去上海博物馆还有一个好处,参观它是免费。

    5

    我们去长风公园,是六个人一块儿去的。是在游览了豫园、东方明珠、博物馆和世博会之后去到那里。此次上海之行我们的游览规则是,每游览完一两个地方就休息一两天,不能连续游览而不休息,以防疲劳和中暑。

    与城市里其他的地方相比,公园是简单的地方。一个园子、几片树林、几把椅子,几块草坪、几个亭子、几个假山、几个湖,就构成了一个公园。或许有人会觉得到一回大上海,去公园,怎么会值得?然而我却要说,的确值得。

    长风公园是一个美丽的公园。公园里有山,有水,有建筑,有树,有花草。公园里有一座人造山——铁臂山。这铁臂山虽为人造,却有些不凡。它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山上长满树林,林间有石阶小路,与自然的山体几无两样。我们走在曲折的山顶小路上,即便是炎炎夏日,也感到了凉爽。除了山林,山上还有亭子——听泉亭。亭子掩映在树林中,供游人静坐休闲之用。

    我们翻过小山,往前走,是一湖泊,湖中有人戏水划船。湖边有一长廊,亦可供人静坐。我们稍作休息后,出了长廊继续绕行。经过一片林子时,有几位老人正围坐在石桌边打牌。看他们的表情,极为惬意。

    我们沿着湖边竹丛旁的小路行走,来到一个亭子,是为扇亭。坐在亭中,我问同行的人:“大家猜猜,这个亭子为何叫做扇亭?”

    “是因为后墙上的窗户为扇形吧!”有人回答。

    “哦,不”我摇摇头“再猜猜!”

    她们看了看亭子,又看了看我,不说话。我见她们猜不出来的样子,便告诉她们,是因为它的外形是扇形。它的地面呈扇形,房顶呈扇形,每一个横截面都成扇形。她们看了看地面,又看了看亭子的顶部,欣然表示赞同。

    出了扇亭,我们又在公园里逗留了半日,看看树,看看建筑,看看湖。之后又在椅子上静坐了几刻钟。看看时间已到中午,便起身离开,回去吃饭,休息,以备第二日再去别处。

    6

    我每到一个地方,都少不了看它的植物,看它的树,到了上海也不例外。

    上海的树很多,并且叶子格外的绿,或许是多雨的缘故。我在上海的这几日,树上的蝉很多,太阳一露脸,它们就开始鸣叫起来。这种鸣叫不是一两只蝉的鸣叫,而是整个蝉的部队在鸣叫,其叫声之响亮可想而知。不过这也充分说明了上海的树多,要是树不多,哪来这么多的蝉叫。我曾注意,街道两边、小区院子里、河边、公园里,到处都是树。特别是公园里,更是一片浓浓的绿色。一种近乎密不透风的绿。我曾站在公园的小山上环顾四周,视线几乎被树完全遮拦。一片片树林把我与外界全然隔了开。当然这样也好,夏日的太阳光会晒不着我,可以免受炎热之苦。

    上海的植物,种类繁多。白玉兰、香樟、臭椿、芭蕉、雪松、罗汉松、山茶、银杏、桂花、五色菊、金盏菊、紫花玉兰、垂丝海棠、紫竹、夹竹桃、凤尾竹、棕榈树、猪笼草、光棍树、柠檬、凤梨、蔷薇等等。上海植物种类之多,或许是因为它气候温暖、湿润的缘故。

    到了上海,人们常去植物园观赏,而我却早已被街上、公园里的植物灌醉了,又何须再到植物园?

    7

    在上海,人们将洗湿的衣服搭在窗外来晾,这种现象后来我在浙江、湖北的城市里也见过。仔细推究其原因,我发现是环境不错的缘故。

    到上海后,我发现南方要比北方干净许多,特别是比我的家乡。街上是干净的,空气里是干净的,户外的椅子上是干净的。人们把衣服搭在户外来晾,不用担心灰尘落在衣服上,而这在我们家乡却是不可以的。不要说是把衣服搭在外面,就是闭上窗户,窗户的缝隙里也能进来灰尘,把窗台上、桌子上弄上满满一层灰。当然这也不全是环境污染的缘故,也与干燥的气候有关。在家乡,如果你在户外走累了想要休息一下,你是找不到一张干净椅子的。路边的椅子全是脏兮兮的,上面像是落了几年都未曾打扫过的灰。这样的椅子,你敢坐下去?而在上海,不管你走到哪里,如果你累了,你完全可以找一把路边的椅子毫无顾忌地坐下去,你不必担心它会弄脏你的裤子。我讨厌上海的热,但我羡慕它的干净。

    8

    看上海的海,我没有去沙滩,而是去了滨江森林公园。那里,不仅能看到海,还能看到崇明岛。

    人们说,上海的海没什么好看的,黄色的海水,不是人们想象的蔚蓝,但我还是去了。为什么大海就非得是蓝色?我想,中国的海很多,各地的海当然会是不一样的。青岛有,大连有,海南有,上海也有,不同的地方,我们能看到不同的海。有的海汹涌,有的海平静;有的海浑浊,有的海澄清,它们有着不同的性格。于是,我和我的另一个同伴决定去看一看这里的海。我们从浦西出发,汽车钻过黄浦江隧道。到浦东我们转乘另一辆公交,沿浦东大道往北走。之后转乘又一辆公交,在滨江森林公园我们下了车。因为路上我打听到在这个公园里可以看到海。我们走到门口,买了门票,进入公园。买票时我跟售票员询问,她说沿公园中心路走到底便可看到东海了,不仅能看到海,还能看到流入东海的长江。我心下想,这次可算没有白来。

    进入公园,我们朝着售票员所说的方向走去。经过一些桥和建筑,以及一片片树林,最后在一个餐厅的后面是公园的围墙,半人多高的围墙外面便是大海。我们从围墙入口的台阶上下去,岸边正有别的几个少年也在看海。他们看上去激情满怀。

    我看到海了!不仅看到了海,还看到了长江,看到了长江与海的汇合,看到了崇明岛,看到了远处的海天一色。看着海,我下到了护堤底端。突然,右脚脚下一滑,整只脚差点没入水中,我赶快抓紧护堤。待站稳后,我一只手抓着护堤,另一只手伸入水中。

    “快上来啊,掉进去了,我可没法救你!”同伴见我离海太近,赶忙提醒我。她正说着,一个海浪上来打在护堤上。我赶忙上了护堤。

    “好大的船啊!”我们沿着护堤朝前走时,同伴看着海上的一艘巨轮不禁赞叹起来。我的同伴曾去过青岛的海滩,在那里见到过蔚蓝的大海,这时最吸引她的是海上的巨轮。

    “呜,呜,呜!”海上传来巨轮的鸣叫,这声音刚才同伴竟把它误听成了汽车的声音。

    (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