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淡菊如烟文集 > 约会千灯

约会千灯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淡菊如烟文集 !

    国庆长假,若是关在家里,自有在家的悠闲。可是心总是不安分,总有一份牵挂在远方,在江南。江南,似一位柔媚的女子在水乡的阁楼上召唤我,等我。我还是要去赴一场美丽的约会,与江南的小镇、山水来一次亲密的接触,用心交换一下沉默似金的诺言。我来了,在秋日晴朗的天空下,把心蘸满期待的墨痕,只为留下一首淡淡的棹歌。

    第一次听说这个古镇的名字,就无可避免地喜欢上了。“千灯”是怎样的繁华与辉耀?遥想当年,小镇人流川往,商贾云集,街市繁华,灯火辉映,香醇浓郁的人间烟火在这里炙烤着最美味的生活。带着这样的遐想,走进千灯古镇。

    跟我曾去过的水乡小镇大同小异,白墙黑瓦串成临河的街,小桥流水淌着千年的梦,石板街延伸着小镇细碎的脚步。我就这样在熙攘的人群中踏着古老的石板,神思往返于古代和现代之间,有种无处着陆的寂寞。一家连一家的商铺,琳琅满目的各式商品,满街的臭豆腐味,时时在提醒我这是当下最真实的商业化旅游小镇。可总有一扇临河支起的轩窗,为我洞开那个宁静古朴的世界;总有一角倒映水中的飞檐,折射出千年的风姿绰约;总有一支轻摇慢吟的船橹,划破心中的涟漪总有那么一个穿越千年的幻念,忽然发现自己成了那个衣袂飘飘、云鬓轻斜、凭栏远眺的女子“春日凝装上翠楼”总也不知愁。

    很多人或许觉得江南水乡古镇都一个样,无非是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无非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无非是白墙黑瓦的沧桑古朴。初见千灯,似乎跟其它古镇类似,一座小庙,一座破塔,一条石板街,几个名人故居,就这些了。当我一块石板一块石板地踏过,当我细细去寻找和感受它的独特风情,才真切地感受到,千灯是唯一的!

    千灯镇的名人故居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顾坚纪念馆,一处是顾炎武故居。顾坚被称作昆曲的鼻祖,据说“昆曲六百年”正是从元末的顾坚开始算起的。纪念馆不大,门楹一副对联:“雅乐鸣九音,和声歌盛世”走进去,耳边响起声声昆曲,似从遥远的地方飘渺而来,又似在屋上房梁盘旋环绕,不绝于耳。纪念馆内陈列着顾坚的蜡像,一席白衫,神情淡然,髭须飞扬,气度不凡,仿佛七百多年前,那个玉树临风的白衣艺人正在挥毫作曲,高声吟唱。馆内陈列了许多蜡制的昆曲戏目的画面,一个个微型的舞台上一幕幕经典的戏曲画面款款动情。真想有一把藤椅,捧上一壶碧螺春,悄无声息地坐在那里守着一杯清茶听曲,把一首曲子听到无韵,把一壶茶喝到无味,就在临河的窗前,看船桨划过的水痕,听飘渺的昆曲,守着岁月,任韶华老去也不知不觉。到了千灯,顾炎武的故居是一定要去的,不只是因为他是我们顾氏家族的骄傲,最主要想亲眼目睹一下写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是怎样的一个人,是怎样的一种气魄和情怀。故居门第朝东落西,为五进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筑,整个故居群落再现了亭林先生居家生活、读书场景,在各厅里还陈列顾炎武先生塑像、手迹、著作、生平事迹和国内外对顾炎武先生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于我一个匆匆过客,虽满含崇敬,依然无法真正了解和感受这个伟大学者的胸襟与境界,远去的人,留下的太多,除了敬佩,除了感叹,只能在门前留一个匆匆的身影。

    “千灯”这个名字,特别有温度,有亮度,听来叫人温暖,令人向往。据说有关“千灯”这个地名的来历,说法很多,有的说,原来这里有数千个的土墩,所以称“千墩“;有的说,原来这里长有茜草,所以称“茜墩”;更有的说,原来这里集镇繁华,灯火辉煌,所以称“千灯”而我更愿相信最后一种说法。信步千灯古镇,最令我叹为观止的还是“千灯馆”千灯馆设在一座李姓的老宅内,馆内展出了从古至今,不同年代、不同质地、不同造型的灯盏共有1133盏。一千多盏灯,材质不同,有石头、木头、竹头、青铜、铸铁、玻璃、陶、瓷、锡、银等十多个品种;一千多盏灯,形态各异,有的如豆、有的似盏,有的若壶,有的像盆,还有各种动物、人物、器物的造型;一千多盏灯,种类繁多,台灯、壁灯、挂灯、吊灯、床头灯、勾栏灯、提灯、行灯等等一应俱全;一千多盏灯,工艺独特,有的简易粗陋,有的精雕细琢,有的古朴单一,有的层叠繁复。相同的是每一盏灯都铭刻着岁月的沧桑,每一盏灯都烙刻着生活的印迹,每一盏灯都一则动人的故事,每一盏灯都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每一盏灯都隐含有一段或短暂或长久的历史,每一盏都随时可以点燃不灭的记忆。面对这些熄灭已久,沉默无语的灯盏,我用心跟它们对话,听它们倾诉,有些火星在我的内心深处跳动,一阵风就忽地点燃了心底的澎湃。忽然觉得,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不过就是薪火相传,而这“薪火”不是烹食的柴火,而是灯火。历史以这样一种方式延续和发展,文明在灯火的烛照下走向光明。我以为,千灯齐明,万家灯火,就是历史画卷中最温暖,最感人的画面。

    千灯很小,却须用最留恋不舍的脚步去丈量;千灯老旧,却值得用一生的光阴去守候。赴一场美丽的约会,我等了很久;离开千灯,一转身,有一支清澈的棹歌在身后回想

    (如烟写于201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