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明代县令 > 第二百九十五章 边关之急 8

第二百九十五章 边关之急 8

飘天文学 www.piaotian.net,最快更新明代县令 !

    笔趣阁 【 www.bqg8.cc】,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华岳闻言,顿时柳眉倒竖,“你……你休想!你我胜负未分,你凭什么做我师父?”

    白如凤隐藏在面纱下的清唇微微扯动了一下,十分平静道:“如此,就算了……”

    “哼!不学就不学,有什么了不起的。姑奶奶总有一天会学一身比你更高超的剑法,让你看看!”华岳说着就想离开,但刚走了两步,明亮的大眼睛微微一阵转动,随即顿下了脚步,右手下意识朝腰间的软剑摸去。但就在这时,背后突然响起白如凤冷冰冰的声音;

    “劝你不要动手!你若真想逼我使出剑法!也要你手上的功夫到家,就算你天赋异禀,即便看到我施展剑法,也顶多模仿个一鳞半爪,没有我的当面指导,你根本学不会的!”白如凤似乎猜到华岳心中的小算盘,冷声开口道。

    华岳俏脸微微一凝,见自己心里的小九九被对方猜中,顿时又羞又气,愤愤一跺莲足,直接大步的离开了。

    徐秋澗知道华岳的秉性,怕是这丫头此刻心里羞愤交加,脾气很是不好,他也没敢追出去。随即看了看坐着的白如凤,笑道:“那个……白姑娘刚才是真想收那小丫头当徒弟?”

    “我像是开玩笑吗?不过她不愿意,我也不强人所难!”白如凤依旧面无表情的样子。

    徐秋澗暗想,华岳可能在学习剑法上还真有天赋,不然仅和白如凤过一两次招,就能模仿出一招无影剑来,虽然比不上白如凤这般炉火纯青,但却十分神似。

    当晚他和华岳在城西小树林里伏击张德他们时,华岳使出无影剑,可能被暗中躲藏的白如凤看到了,所以才会对华岳萌动收徒之心,而且那时华岳差点遭张德偷袭,也是白如凤暗中出手救下的。这一点,只有徐秋澗自己清楚,当然他也不想对白如凤当面说破。

    “那个……刚才实在抱歉,没能看住那丫头,将你这翻乱了,我立刻叫下人来给你整理一下,你且等等啊?”徐秋澗一时也不知道跟这个貌若天仙的冷女人说些什么,便看了看被华岳翻得乱糟糟的房间,开口说到,说着便要下去找人。

    “等等……”

    但徐秋澗刚走了两步,便被白如凤冷声叫住了,脚步微微一顿,“白姑娘还有何事?”

    “屋子一会我自己收拾。上次你跟我说的事,办的如何了?”白如凤微微看了一眼徐秋澗道。

    “什么事?”徐秋澗微微一阵纳闷,但见白如凤听了,柳眉顿时一皱,便立刻想起了,赶紧应道:“哦……你是说除掉庞德的事吗?你看这最近发生的事实在太多了,我都弄糊涂了!你放心,我一定尽快想办法帮你除掉庞德,但如今我被革职,实在没法查办他,但皇上说了,等边关之急一解,便立刻让我官复原职!那时我再想办法,只是这时间上……看姑娘能否多宽限我一些时日,毕竟我也不知道边关之急何时能解啊?”

    白如凤秀眉这才一展的道:“那是你的事!记住,你只有十来天的时间了!”显然是拒绝了徐秋澗的请求。

    徐秋澗面色微微一苦,“那好吧!我尽力……”说着哭丧着脸,离开了。

    …………

    京城北方两百里外的居庸关,守将常旬正独自端坐在关城内秉烛夜读,说来他也是武将之后,他的曾曾祖父乃是当年随太祖皇帝一起开疆拓土的名将常遇春,算是为大明朝立过汗马功劳的人。

    他从小的愿望就是能跟他的曾曾祖父一样,带兵打仗,驰骋疆场,然而大明朝几十年来久不经大战,他们常家传承至他这一代时,重文轻武的风气便越发严重了,为了不受这种风气的影响,他二十岁毅然离开了家,向朝廷请命镇守居庸关,如今已经是第二十个年头了

    之所以选择镇守居庸关,是因为居庸关当年是他的曾曾祖父和大明开国第一名将徐达一起监督修建的,可能对其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吧!在这里他每天研读兵书兵法,训练守关将士,倒也自在。

    居庸关地处要冲,自古以来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而对于大明朝更是意义非凡,因为它是守卫京师的最后一道屏障,一旦有个闪失,京城将十分危险。

    常旬十分清楚肩上的责任有多重,所以每晚他都会读书到深夜,就是怕有的将士偷懒,忽略了情况。

    又过了一盏茶时间,常旬大概是看累了,这才放下手里的兵书,起身来到了关城之上,举目远眺;

    巍巍山峦,起伏跌宕,绵延城关,甚是磅礴,这个地方每年四五月份的夜景是最好看的。巍峨的城关在青被的拥族中,透过点点月色,甚是迷人,还可以感受阵阵清风徐徐,很是凉爽。

    常旬不由得闭上了双眼,感受着这种美好的意境,许久才睁开眼睛,但刚睁开眼,便注意到很远的一处情况,那是相隔几个山头的一处烽火台,一团明亮的火苗在其上亮了起来;

    什么情况?常旬心里微微一提,俗话说,烽火狼烟,白天升烟,晚上明火,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必定有什么情况发生。

    正当他沉思之际,相距那烽火台较近的其他烽火台,也相继亮起了火光。

    “不好……有外敌入侵,火速备战……”

    …………

    天刚破晓,徐秋澗便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不耐烦的起身打开门一看,竟是死太监王振,此时见他一脸焦急的样子,徐秋澗不由得一阵诧异;

    “又是哪阵风将王公公你吹到我府上了,看你这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千万别跟我说皇上因为你帮我的事重罚了你……”徐秋澗一副很是警惕的样子说到。

    “哎呦……徐大人!都这时候了,你还跟杂家来玩笑,赶紧走吧!出大事了,皇上让我通知你赶紧进宫去商量大事呢!”王振十分焦急的开口道。

    “什么大事?”见王振并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徐秋澗心里微微一提。

    “事关大明生死存亡的大事!行了,你先跟杂家走,杂家边走边告诉你!”王振着急道。

    徐秋澗一点头,不再言语,随即匆匆穿了衣服,跟王振去了皇宫!路上,王振告诉了他一个十分震惊的消息;鞑靼十万大军翻过沙岭,穿过黑谷,攻破八达岭,兵临居庸关了。

    这个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居庸关对于北京城的重要性,连他这个来自和平年代的先进分子,都十分清楚!居庸关距离北京不足三百里,可谓是京城的最后一道门户,一旦攻破,敌人将长驱直入,向京城杀来!

    更何况京城目前已然空虚,哪还有还手之力,若敌军兵临京城,将成狼入羊群之势,大明危矣!

    徐秋澗已经没有过多心思去思考鞑靼这十万大军哪里来的?又为何来得这么快?不由得加快了步伐,火速前往了皇宫,他虽然着急,但相信明宣宗和张太后比他更急!

    来到皇宫,王振直接将他带到了朝堂,这件事实在太大,明宣宗不得不郑重对待,所以都约在了朝堂上。

    此时的明宣宗和张太后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根本就坐不住,紧锁眉头的在群臣中间不断徘徊,显然这些大臣也没想出什么好法子帮他们分忧,一个个唉声叹气的不停摇头。

    很快明宣宗便看到急匆匆赶来的徐秋澗,赶忙大步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徐秋澗的手,“徐爱卿……你说过你能保我大明五年,这次大明的存亡全寄托在你的身上了……”明宣宗近乎哀求了。

    “皇上放心……微臣定当殚精竭虑,帮皇上度过此次危机,确保我大明无忧!”徐秋澗下意识跪在了地上。猜到明宣宗之前对他和于谦等人的良苦用心后,徐秋澗不由得更加佩服这位明君了!

    “好……好!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王振路上都跟你说了我们现在的处境了吧!”明宣宗怔怔的点了点头,将徐秋澗扶了起来,随即看了王振一眼。

    徐秋澗重重的点了点头,王振在路上确实跟他讲了一些细节,据说居庸关现有守军一万,昨夜鞑靼十万大军强行闯关,好在居庸关守将常旬沉稳慎重,指挥得当,加上居庸关长城坚固异常,算是暂时阻止了鞑靼军队的攻伐。

    “朕甚是不解,这鞑靼的十万大军究竟从何而来?为何如此兵贵神速,而且直捣居庸关,才被我们知道!如此攻伐手段确实太可怕了。”明宣宗一阵喃喃,心里后怕不已。

    “难道是他们攻下开平城后,就立刻长驱直入,直扑京城而来了?”有大臣开口道。

    “不对!”徐秋澗摇了摇头,接着道:“开平距京城尚有些路程,加上两地之间地形复杂,他们既能悄无声息兵临居庸关,必然是绕开了其他关口和主道,沿途翻山越岭,如此进军速度肯定不可能在短短几天时间赶到居庸关的。因此这十万鞑靼大军肯定不是攻破开平城的那十万军。”

    “徐大人说的不错,昨日哀家还收到张老将军在宣府派人送回来的信件,说开平城的十万大军已经向兴和进发了,他也正整顿十万京军和宣府的五万守军前去迎敌呢!”张太后也走了过来点头道。

    “如此说来,难道他们出动了二十万大军?”杨荣最先反应过来。

    徐秋澗微微点了点头,随即看向明宣宗道:“皇上还记得,那晚你晕倒前收到的那份军报,若微臣记得没错,皇上当晚看完信件,声称鞑靼举倾国之兵二十万,兵发开平,可为何只是十万攻城呢?”

    经徐秋澗一提醒,明宣宗微微一愣,“难道爱卿你是说……”

    “没错,鞑靼确实是出动了二十万兵力,但却是兵分两路,两路各十万,一路攻取开平城,以引我军主力前去增援,而另一路则悄然直扑我京城而来!”徐秋澗道。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